高能预警:今天的话题,比较炸裂。
既涉及可量化的科学,也涉及难以量化的灵魂。讲的既是一只虫子的学习欲望有多强,也关乎全人类汹涌澎湃的探索精神。
尽管,这些内容对于见惯了宇宙生灭的绝大多数酷玩读者来说,都是小儿科。不过,为了方便普通人循序渐进地理解、吐槽这个乍听起来像是吹牛的故事,咱们还是从事情的起因讲起:
(相关资料图)
2023年3月10日,一个主要由剑桥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学者组成的团队,在《科学》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《一个昆虫大脑的连接组》,宣布完成了对果蝇大脑神经元网络的精细绘制。
这项关于虫子的最新研究成果,普通人看来可能觉得不起眼。但是,酷玩读者一定能感受到,这实则让我们对整个自然界中最神秘的演化产物——也就是动物大脑的了解,又进了一步。
讲到这里,生物大脑的最新成果出场了。下面出场的,是机器大脑——AI大模型的新成果。
最近,村里通网的网友,想必或多或少已经了解了诸如ChatGPT、通义千问这样的AI大模型,这也是最近创投圈最火的话题。
而如果把关于虫脑的最新成果,与AI大模型关联起来,再结合前不久上映的伟大的现实主义科幻电影《流浪地球2》,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很炸裂的应用场景:那就是数字生命。
咱们这里说的数字生命,并不是把某个人在网络上所有的行为,看了什么、说了什么、点了什么,给到ChatGPT、通义千问这样的大模型去学习,训练出一个行为和语言模式跟真人相似的数字人。比如,现在有很多人拿老胡的微博在那儿训练ChatGPT,效果颇为不错。
这种数字人,格局还是小了,不够高级。正因如此,很多人认为,这样训练出来的不是数字化的自己,它只是行为举止跟自己很像而已。
至于不高级的原因,就出在我们现在称之为AI大模型的那个东西,也就是那个数字神经网络,它对人脑的模拟是非常抽象的,我们可以通过训练让它呈现出某种特定的效果,比如行为举止跟我一样,但我们不知道它内部的过程,就像一个黑箱。
事实上,一直以来,我们对生物大脑的了解也是如此。我们只知道大脑有意识,情感和思维,无非是神经元细胞的电化学反应,但我们不知道它们具体是如何工作的,也像一个黑箱。
那么,现在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:
好消息是,这个黑箱正在被破解。坏消息是,这个黑箱正在被破解。
关于这个“黑箱”的重要性,相信部分酷玩读者已经有所了解:
之前在解读我们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时候,谈到创新驱动发展里面的科技前沿公关项目的表格,总共七大项,像新一代人工智能、量子信息、集成电路芯片、基因生物技术、深空深地深海极地探测,这些很容易就能看懂它们是啥以及为什么重要。唯独脑科学和类脑研究,会让一些读者诧异,它何德何能可以跟别的大项并列!
后续跟踪此事,我们发现,在2014年,中国就已经开始筹备大脑研究计划。2018年5月2日的香山科学会议上,与会科学家就明确提出启动一个叫“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”(介观是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意思)的国际合作计划,目标是:
在2020年完成十万级神经元的斑马鱼大脑介观图谱,2025年完成小鼠全脑介观图谱,2030年完成猕猴全脑介观图谱。
2021年9月,科技部正式发布“科技创新2030——脑科学与类脑研究”重大项目申报指南。这吸引了全国的科研院所、医院、大学等机构争相提交课题申请。
而美国和欧盟的对应项目设立得更早,都是在2013年就启动了,也是不约而同的包含了绘制全脑神经联接图谱的部分。
提及脑神经,可谓是熟悉又陌生。
我们中学的时候都学过神经元的结构,它是一个细胞,分细胞体,长长的轴突和短短的树突,轴突末端的神经末梢可以产生突触,跟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者细胞体相连。
所谓脑神经联接图谱就是要把大脑当中的每一个神经元,每一条轴突树突,每一个突触,以及它们的细胞活动,输入输出,都记录下来,生成一个结构上跟生物大脑完全对应的数字大脑。
但众所周知,人脑有大约860亿个神经元细胞,每个神经元又可以发出多达8000个突触与外部连接,如此形成了可以说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网络结构,要把人脑一五一十地复制下来,数据量可能会有点略大。当然,是酷玩语境下的略大。
于是科学家们就决定先从小动物的大脑开始推进数字大脑计划,先完成一个小目标。就比如在这篇《一个昆虫大脑的连接组》当中,研究者们画出了果蝇幼虫大脑的精细结构图,涵盖了3013个神经元和544000个突触。
这是人类首次以突触级别也就是纳米级的分辨率,绘制出具有数千个神经元的动物的完整大脑!
而在以前,我们只对三种简单生物:线虫、玻璃海鞘幼虫、海洋环节轮虫的大脑完成过扫描,且它们的神经元数量只有区区几百个。
神经元数量从几百到几千的区别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差距,更会带来行为模式上的跃升。
果蝇幼虫具有丰富的行为机能,包括学习、记忆、价值分析和选择,你去碰它它会跑,它发现一个地方老爬不出去它会绕。
我们将刚出生6小时的果蝇幼虫人道超度,并将其大脑切成4800多份薄片后,再利用电子显微镜对这些薄片进行了分辨率达3.8*3.8*5.0纳米的成像拍摄,从而清晰地记录下了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,以及其他附属结构。
然后再利用计算机工具重建出整个大脑的三维立体结构,搞定了果蝇幼虫的完整大脑“地图”。
但研究没有就此结束,接下来是尽可能准确地分析出大脑的功能“回路”,即从微观层面看看大脑是如何运转的。
为了这个目标,研究人员又搞了三年多的时间。
他们开发算法来分析神经元(网络)的连接特点,分析本质是电化学信号的精神活动是如何在突触间传播的。
他们发现,跟学习相关的输入、输出神经元是最“忙碌”的。(虫子都知道学习最重要,那么你呢?)
他们发现,在果蝇幼虫大脑中观察到的多层嵌套的递归循环等结构,不仅可以在网络深度不足的情况下发挥出高水平的功效,在完成任务导向的计算方面更是游刃有余。
这意味着什么呢?
意味着依靠这种结构,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神经元数量的生理限制,提升大脑的计算能力!
更有趣的是,这类结构已经在最先进的人工神经网络算法中出现。
生物大脑和AI算法之间就在这种不经意间达成了默契。
原来,你也长这样。
在果蝇之后,对于更复杂也与人类更接近的脊椎动物的,大脑图谱绘制工作也在进行中,比如说斑马鱼。
在今年三月份的一次讲座当中,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杜久林研究员曾透露,他们已经完成了“斑马鱼大概十万个神经元,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万多个配准到模板脑的介观图谱数据了,每个类型的神经元,不管是兴奋性的还是抑制性的,还是各种调质神经元,包括多巴胺,去甲肾上腺素,五羟色胺神经元等,它们在各个脑区的输入输出以及投射形态一目了然”。
2021年,谷歌和哈佛合作发布了一份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人脑地图——百万分之一的完整人脑。
这个1立方毫米的脑组织,被切成了5000多张30纳米厚的薄片,在用电子显微镜扫描成像后,得到了2.25亿张照片!
这些数据占用了1.4PB的存储空间,相当于四千多台256G手机的容量,这还只是百万分之一。
也就是说我们其实已经掌握了绘制人脑图谱的方法,只是数据处理方面有待加速。
而除此之外,一些脑研究的先行者们早已经在用一些间接的方法开疆拓土。
例如复旦大学,为了更好地研究类脑人工智能,在2015年成立了类脑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。
他们基于脑部核磁共振的数据,利用昆山的超级计算机,对类脑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——冯建峰的大脑进行了复刻,打造了冯教授的数字孪生大脑。
诞生于2018年的“冯脑”已经拥有了200亿个神经元。
最新研究显示,在6万个GPU的加持之下,静息状态下的“冯脑”和冯建峰本人大脑神经元的链接活动有92%的相似度!
而当冯建峰看一张照片、大脑进入图片信息处理状态,“冯脑”也同步处理照片时,二者的活动相似度依然高达77%!
倘若在不久的将来,“冯脑”的神经元达到千亿个,超越自己的“父辈”——拥有860亿个神经元的人脑。
那时的它又会是什么样的呢……
我们对于人脑的破解正在进行中。
这世界上有一些技术只是对原有技术路线的增强,不能带来十倍百倍的提升,比如芯片5nm工艺相对于7nm工艺。
而另一些技术是颠覆式的创新,就比如对人脑的破解,一旦完成了破解,可以说世界就会变得完全不一样。
往小了说,现在我们所有的脑科疾病比如阿尔兹海默症,或者精神疾病,比如说抑郁症,都必然会被找到更深的理解,以及根本上的治疗方法。
那些人脑涌现出的复杂而抽象的属性,比如说智商,自我意识,乃至精神,信仰,灵魂,我们将会明确知道它具体是个啥,甚至知道怎么编辑它,这就已经有点炸裂了。
可以想见到时候机械宇宙观将会大规模取代二元宇宙观。
当然它也能帮助我们训练更强大的AI。
而往大了说,真正的数字生命,将会在我们破解人脑的那一刻诞生。创造一个网络结构上完全跟人脑一样的电子脑,不仅将拥有人脑完整的功能,而且因为电子移动速度接近光速,运转速度会远超原版的人脑,那不仅是毫无疑问的数字生命,更是超级大脑。
甚至连永生都将不那么遥远,当看流浪地球里面的数字生命的时候,很多人最大的疑问就是,实际上我的数字生命是一个独立于我本身的存在,如果需要我像图恒宇一样,先在现实中死一死,再激活数字的我的话,那这个过程是不连贯的,我死了就是死了,我的数字生命显然是另一个“人”。
但是如果我们有了与人类脑结构完全一样的数字脑,再有可以连接人脑和这个数字脑的脑机结口的话,可能就会有这样的场景。就比如我的数字脑外形跟手机一样,我出门放口袋里,它通过蓝牙连着我自己的大脑,两个脑协同运行,弥补我脑细胞的不足,扩充存储和计算能力,于是我就成了ChatGPT,啥都知道,甚至我想玩点什么自己脑补就行,完全不用借助屏幕。
然后,我再慢慢的把更多的功能,转移到数字脑里面,到最后虽然我的大脑生理上是健康的,但它不承担记忆、思考,这些功能全转移到数字脑了。
那请问,我现在是死了还是活着?
我感觉我还活着,因为它这个意识转移的过程是连贯的,我并没有一个下线的时刻。
如此一来,我理论上就成为一个一组数据,或者说得浪漫一点,火种。我就可以抛弃弱小的肉体,成为硅基生命了,地球就变成赛博坦了。
我最近感觉人类文明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进化,祝各位读者都能长命百岁,未来的日子不一定会符合我们的预期,但一定会很精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