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第九届“博博会”河南展区,10余件以历史脉络为主线展出的精品文物复制品映入眼帘,站在“C位”的,是出自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的妇好鸮尊。
不远处的文创展台上,考古盲盒、冰箱贴、天气瓶等一系列围绕妇好鸮尊IP打造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。
这是第九届“博博会”河南展区的妇好鸮尊复制品。
鸮,是古人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。在商朝,鸮受到喜爱和崇拜,被认为是象征英勇与聪慧的神禽。
位列河南博物院“九大镇院之宝”的妇好鸮尊,通高46.3厘米、重16千克,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,是商朝晚期青铜器代表作之一,也是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鸟形铜酒器。
它呈昂首挺立的鸮形,头顶羽冠,两眼圆瞪,双翅并拢,粗壮的两足与下垂的宽尾构成三个支点,不仅造型新颖,通体还装饰了兽面纹、蝉纹、夔龙纹、盘蛇纹等纹饰。
这是位列河南博物院“九大镇院之宝”的妇好鸮尊(资料照片)。
按照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划分,世界各大人类文明都先后经历了石器时代、青铜时代、铁器时代等。在我国,青铜时代对应夏商周时期。
“在距今4500至4300年左右,青铜铸造技术开始在中原腹地出现,最初大多是小型、扁平状的简单青铜器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、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说。
随着青铜铸造技术不断发展和突破,以鼎、爵为代表的带有空腔的青铜容器出现,并逐渐转向大型化、礼器化,成为象征礼制与王权的“国之重器”。
到了妇好鸮尊所处的商朝晚期,我国青铜制造业高度成熟,青铜时代迎来鼎盛期。
这是妇好鸮尊内壁上的铭文(资料照片)。(河南博物院供图)
“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不仅数量多,器类也极其丰富,如以鼎、簋、觚、爵为代表的礼器,铙、铃为代表的乐器,钺、戈为代表的兵器等,涵盖方方面面。”据何毓灵介绍,仅妇好墓中出土的青铜器,就有468件。
另一方面,商朝晚期青铜器在艺术表现和美学价值上也达到巅峰,通常以大量浮雕、立雕、多层花纹等复杂纹饰装点,整体呈现出既富有生气、又不失厚重庄严的审美取向。
更重要的是,此时的青铜器已经成为社会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治制度的一种反映,以“礼”之名,彰显统治者的权威、意志与力量。“青铜器在此时已基本脱离日常使用属性,成为一种政治性消费。”何毓灵表示,“这种礼制文化,正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之一。”
这是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亚长牛尊(资料照片)。
自夏肇始,到商鼎盛,一炉一火之间,璀璨的青铜时代被先民们锻造而出。妇好鸮尊、后母戊鼎、亚长牛尊……一件件精美的青铜器,无声昭示着曾经的辉煌,留下历史的余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