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走河南·读懂中国丨博物馆“正青春”——第九届“博博

时间:2023-02-07 16:32 来源:大河网-河南日报

行走河南·读懂中国丨博物馆“正青春”——第九届“博博会”观察

“博博会”吸引了大量观众参观。

行走河南·读懂中国丨博物馆“正青春”——第九届“博博会”观察

“博博会”吸引了大量观众参观。

从引领国潮的时尚文创产品到数字化展示、沉浸式体验的博物馆奇妙之旅,再到硬核“黑科技”为文物“延年益寿”……9月1日至4日,在郑州举行的第九届“博博会”掀起了一波波观展热潮。

人们惊喜地发现,在新理念、新技术、新手段、新创意的赋能下,承载厚重历史的博物馆以充满青春力量的姿态,引领观众走出一方“馆舍天地”,走向意趣无穷的“大千世界”。

国潮文创

精准“把脉”市场需求

连日来,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河南展区人头攒动,河南博物院展台前人流如织。“这几天文创产品销售异常火爆,考古盲盒、仕女乐队盲盒、玉佩棒棒糖等多款文创产品都脱销了。”河南博物院文创办主任宋华说。

同样火热的,还有河南省考古院首次系统开发的文创袋、考古手铲、考古草帽,以及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推出的红色IP“列宁号”系列产品等,独具特色的考古文创、红色文创成了会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

当下,“博物馆热”已成为一种现象,博物馆文创开发也呈井喷之势。作为本届“博博会”展示的重点,最为“吸睛”的,是那些有颜、有用、有趣的文创产品。

“博博会”上,故宫博物院带来了众多文创产品。不少人“一站式”买全所有彩妆产品,其中一款故宫国宝色的口红迅速断货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“四羊方尊3D巧克力”、南京博物院根据文徵明书画作品《中庭步月图》设计的月饼礼盒等舌尖上的美食也颇受欢迎。

作为观众与展览之间的桥梁,文创产品传递着历史特定时空里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。记者发现,观众在购买文创时最注重的是“美、趣、品”,从消费需求看,创意盲盒、创意美食、日常用品等文创产品最为畅销。

数智赋能

解锁博物馆新玩法

用VR科技感受卢舍那大佛的“真面目”;3D裸眼技术直面开封“城摞城”奇观;戴上VR眼镜身临其境体验古蜀国奇妙游……“博博会”现场,博物馆之间“摆起擂台”,纷纷亮出了最前沿的数字化、智能化技术。

博物馆正在变得越来越智慧,文化遗产从历史中唤醒、在现代生活中再生。

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区,能看到虚拟数智人“艾雯雯”的身影;“5G大运河,一镜穿越17城”,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馆的全息投影,打破空间界限,让人们沉浸式领略运河之美;在雅昌展区,大量藏品摆脱物质形态的“束缚”,以数字化立体全景展现,让受众真切地触摸文物背后的历史。

作为全球沉浸式博物馆及数字文博文旅文创全场景龙头,宽创国际文化科技公司在本届“博博会”精彩亮相。该公司董事长张东介绍,此次展览通过“元宇宙让文物活起来”等多维度的内容展示,让大众充分体验数智博物馆的魅力。

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认为,除了各项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技术,数字技术在文博产业上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在藏品保护和研究上,“要把我们实体藏品变成数字藏品,为未来文化遗产的保存、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价值,留下更大更绿的青山”。

硬核科技

文物保护有了坚实支撑

底座下面不停颤动,底座上的“文物”青花瓷瓶却岿然不动。这是洛阳瑞宝文保设施科技公司向公众展示的文物保护场景。

“这是模拟地震的情景下,为博物馆展柜文物专门研发的防震设施,可根据地震级别、承重量大小、隔震需求进行精准参数调控至最佳防震减震效果。”该公司经理韩大勇说。

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。近年来,文物“保护第一”深入人心,各文博单位纷纷创新利用包括环境监测、三维扫描、库区预防等技术手段,为文物保护提供了坚实支撑。

受力弓抬升柜、悬挑坡面柜、入墙嵌入柜……逛博物馆碰到的展柜看起来平常,其实每个都暗藏“玄机”。“比如这个受力弓抬升柜,是专门针对大件文物设置的,可以方便布展和撤展。同时根据设定值不同,传感器会自动调整展柜湿度。”展览现场的一名工作人员说。

避免“健康”文物因环境变化“生病”,预防性保护是重要手段。控温控湿、智联管理等文保技术的创新应用,将让穿越历史深处的文化遗产得以更好保存、历久弥新。

豫见“博博会”,豫见新时代博物馆的力量和活力,如此厚重,又如此青春。(记者 温小娟 王延辉

关键词:
x 广告
x 广告